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骨科 > 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病 > 骨关节炎
编号:13324697
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9年2月1日 《人人健康》 2019年第3期
     【关键字】经筋理论;膝骨关节炎;临床治疗

    1 经筋理论源流

    经筋理论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,这个时期医者对针刺的认识主要靠自己的临床经验的总结,同时也就奠定了经筋理论的形成。《黄帝内经》首先论述了十二经筋循行、生理以及经筋病的特点与治法。此后张仲景提出“阳证宜针,阴证宜灸”;皇甫谧《针灸甲乙经》;孙思邈独创“阿是穴”“以痛为输”;《医学纲目》“诸筋病者皆属于节”,不断丰富了经筋理论。

    2 经筋的实质

    经筋最早见于《内经》,虽《内经》中没有直接讲述,但描述了经筋的循行分布、生理功能及解剖学特点,直到现今,尚未对经筋理论达成统一的共识,但不可否认的是经筋是结构和功能上相统一、复杂而庞大的整体结构系统。现代医家主要有2种认识。其一认为经筋是肌肉的附属结构,如《中医筋伤学》认为“筋”相当于解剖学中四肢与躯干部位的软组织,主要指韧带、关节囊、肌腱、筋膜、椎间盘等软组织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3561 字符